首页 资讯 正文

日照交警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

体育正文 82 0

日照交警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

日照交警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

中国山东网·新感知(gǎnzhī)7月1日讯今年以来,日照市举全市之力构建交通安全宣传大格局,逐步建立健全“市、县、乡、村、户”五级宣防体系,形成了“交警指导、镇街履责、村居主抓(zhǔzhuā)、村民自治”的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模式(móshì)。其中(qízhōng),家门口的“平安夜校”、田间地头的“微课堂”成为加强警民关系、做实“乡安工程(gōngchéng)”的桥梁。 家门口的(de)“平安夜校” “骑(qí)电动自行车(zìxíngchē)通过路口要怎么来着?一看,二慢,三……”“哎哟!警察同志说错了,是‘一慢、二看、三通过’。”在日照市(rìzhàoshì)东港区河山镇小洼村,一场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(lǎoniánrén)的“平安夜校”交通安全宣讲活动热闹地进行着。 从小洼村文化大院的村民活动室门口看去,站在讲台上的是日照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(zhíshǔ)大队河山中队中队长郑峰。而坐在前排,抢先“纠错”的是村里(cūnlǐ)的张(zhāng)奶奶。“这可不能错,关系(guānxì)到咱的命呢!”张奶奶并没有意识到,这是交警在宣讲中故意卖的一个“破绽”,目的就是看看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大家是否(shìfǒu)记牢了。 张奶奶的(de)快言快语引得现场老人一阵(yīzhèn)哄堂大笑,气氛瞬间活跃起来。其他老人也你一言我一语,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来。 这样的互动场景是(shì)“平安(píngān)夜校”的宣传特色。不管是交警,还是劝导员,讲的都是村民“身边(shēnbiān)人身边事”,他们戴上安全头盔、身着反光背心为群众开展“实战教学”。 现在,晚饭后、入睡前这个时间段,“平安夜校”成为村民家门口的(de)“固定节目”,而活动室里的灯光(dēngguāng),成了乡村夜晚温暖(wēnnuǎn)的“安全信号”。 根据农村群众生活(shēnghuó)作息规律,交警们除了把宣讲课堂搬到村民活动室,还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进田间地头,加强交通安全宣传(xuānchuán)提示。 “晚上骑车,后面的(de)汽车远远看见(kànjiàn)反光条,就(jiù)知道避让(bìràng)啦。”“大爷,您这三轮车斗里坐人可不行,刹车时容易甩出去。”近日,在屯岭村西头的麦田边,交警李超和村里的劝导员拦住了村民(cūnmín)秦大爷,他们一边为秦大爷的三轮车贴上反光条,一边给他和围观的村民开起了交通安全“微课堂”。 针对农村地区60岁(suì)以上老年人有些交通习惯难改的实际情况,日照市交警支队各大队积极联系辖区(xiáqū)乡镇村居,通过进“长者食堂(shítáng)”和“老年体检+宣传”等模式,开展交通安全(jiāotōngānquán)精准宣教,面对面了解农村老人的需求和意见、宣讲交通安全知识。 为破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易发高发的(de)难题,日照交警在村居、社区(shèqū)全部建起“一栏一牌一喇叭(lǎbā)”,在国省道沿线村庄全面推行交通安全(ānquán)“积分奖惩”举措,并在重点村口、重要路段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,由村民自己管理本村的交通秩序,实现从“要我(wǒ)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的转变。 国省道沿线“阵地战(zhèndìzhàn)” “从最基层(jīcéng)的村居、社区入手,一个村一个村地排查隐患、一户一户地宣传教育、一条路一条路地完善设施。”这是日照市交警支队支队长王富民在部署今年道路交通安全(ānquán)“提质年”重点工作以及(yǐjí)为基层各单位开展(kāizhǎn)交通安全宣传“阵地战”工作指导时提出的要求。 自今年2月开始,日照交警支队(zhīduì)成立国省道沿线村(cūn)居交通安全治理“阵地战”指挥部,从支队、大队、中队选拔培训(péixùn)70名交通安全宣讲队员,以“驻村式、样板式”工作模式打造“抓(zhuā)书记、书记抓”交通安全宣教品牌。同时,他们与属地乡镇协同(xiétóng),推进专班化运作、清单式调度、闭环式管理等机制建设,有效推动“县抓镇(zhuāzhèn)、镇抓村、村抓户”三级责任落实。 中国山东网记者 徐琦 通讯员 肖峰 牟(móu)海龙 报道
日照交警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