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温县传承发扬太极拳文化 飒飒拳风生
河南温县传承发扬太极拳文化 飒飒拳风生
河南温县传承发扬太极拳文化 飒飒拳风生
图①:黄河与伊洛河(yīluòhé)汇流处。温县(wēnxiàn)县委(xiànwěi)宣传部供图 图②:温县举行的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。徐宏星摄 图③:视频博主国翠儿在练习太极拳。武 伟摄
陈炳(左三(zuǒsān))在指导外国弟子练习太极拳。徐宏星摄
温县地理位置示意图(shìyìtú)。
旭日东升,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,水面碎金跃动。双臂伸展,长衫(chángshān)随风(suífēng)扬起,几个学员正在练拳,一招一式宛如行云流水。
河南省焦作市温县(wēnxiàn),北依太行,南临黄河。其清风岭上的陈家沟,因太极拳(tàijíquán)(tàijíquán)名播四海。明末清初,陈家沟人陈王廷融合太极阴阳、中医经络与道家吐纳(tǔnà)学说,吸收(xīshōu)各家拳法之长,创编出内外兼修的太极拳法。2007年,温县相继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(wèi)“中国太极拳发源地”“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”。如今,太极拳已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。
“太极拳刚柔相济,如黄河水遇弯则绕,暗合自然之道。”温县政协(zhèngxié)副主席(zhǔxí)、太极拳文化推广者严双军说,每到汛期,这里(zhèlǐ)就会出现自然奇观:黄河与伊洛河两水交融,一浊一清犹如太极阴阳图。
拳法代代传承(chéng),古老又新潮
“作为温县人,没有不知道‘陈沟’的。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讲,这里有拳师、会武术。”年轻(niánqīng)时,严双军总是利用周末时间,骑着自行车穿过黄河滩,一次次来到陈家沟(chénjiāgōu)找寻太极(tàijí)的点滴痕迹。
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陈家沟形成以来,世代传承,在陈氏太极拳的(de)基础上又发展出以其他(qítā)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个(duōgè)流派。2006年5月,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(guójiājí)非遗名录;2020年12月,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当时在县文化系统(xìtǒng)工作(gōngzuò)的严双军,经历了这两次申报。喜讯传来,严双军几乎一夜无眠,“申遗成功是保护工作的新起点。”他为歌曲《美丽(měilì)陈家沟》写下歌词,纪念这一时刻,“这是一个痴情(chīqíng)者写给太极拳的情书。”
起势、拗步、云手、蹬脚……陈家沟功夫馆内,总教练张福旺(zhāngfúwàng)指导(zhǐdǎo)得格外用心。
“如果陈家沟是太极拳的根,那么(nàme)拳馆便是枝干,学员是叶子。根深才能蒂固,枝繁才能叶茂。”张福旺说,自己开设拳馆逾(yú)20年,“这种方式虽然传统,但也直接有效(yǒuxiào)。”
如今,温县有太极拳馆52家、拳师3120名。拳师在国内外开设拳馆、培训站点4030家。与此同时,太极拳也在深度(shēndù)触网:一些青年拳师在线(zàixiàn)上授课,带动(dàidòng)学员练拳。
大河落日,夕阳熔金。身着一袭白色太极服,90后女拳师李灵慧在(zài)黄河滩扎下马步。伴随国风音乐(yīnyuè),动作时而舒缓、时而刚猛。短视频平台上,网友留言:“太飒(tàisà)了!”
李灵慧自小(zìxiǎo)练拳,母亲是一级拳师。“我生在黄河边,小时候(xiǎoshíhòu)嫌它土。可当真正离开家乡,才发现心里多(duō)怀念。”大学毕业后,李灵慧回到河南工作。3年前的春节,她回村拍下(pāixià)一段太极拳拜年视频:四代拳师在陈家沟打起太极,引来众多(zhòngduō)网友点赞。自此,她决定留在村里,做自媒体博主。
“太极拳古老也新潮。借助自媒体平台,运用(yùnyòng)灵活多样的方式,再尝试对一些传统动作创编,可以吸引(xīyǐn)更多年轻人。”如今,李灵慧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(dìshísāndài)传人,她(tā)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积累了超80万粉丝。
活化太极文化,文体(wéntǐ)旅融合发展
踏入陈家沟东沟,“太极拳论”篆文熠熠生辉。借助全息投影、激光矩阵,夜幕低垂中(zhōng),陈王廷创拳(chuàngquán)的故事光影再现。
“东沟是陈王廷创拳地。我们推出夜游项目,营造活动性、沉浸式体验。”温县文广旅局局长张俊峰说(shuō),围绕活化太极(tàijí)文化IP,温县持续(chíxù)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。
温县是千年古县,春秋始设县,明清隶属怀庆府管辖。除(chú)太极(tàijí)拳发源地外,这里还是“四大怀药”原产地。近年来,当地做大“太极+”文章,串联起(qǐ)赛事、旅游、康养等,打造太极文化名城。
漫步清风岭,村巷通幽、院落古朴,一些民宿正(zhèng)翻新改造,不少研学基地也在陆续提升。景区店铺内,太极元素的服饰(fúshì)、器械、食品、文创等产品日益丰富,太极产业链条不断拉长(lācháng)。
“这是我们刚推出的(de)联名款山药粉,采用特产的铁棍山药,包装设计融入太极元素和标识,传递出健康养生的理念。”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(lǚyóuqū)入口处,一家(yījiā)太极文化体验馆的工作人员说,产品上架以来进入不少游客(yóukè)的“种草清单”。
有人传拳在外(zàiwài),有人习拳在家。温县一中操场上,随着舒缓的音乐,师生共练太极拳,一招一式(yīzhāoyīshì)尽显蓬勃朝气。
“早在上世纪(shìjì)90年代(niándài),我们便在体育课上推广太极拳,但当时(dāngshí)练的都是传统套路。后来教学内容逐步更新,结合不同年龄段(niánlíngduàn)推广。”温县太极拳武术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王敏说,除了推广少儿太极操、太极拳广场舞,拳师们还与运动平台合作,研发减压、燃脂等(děng)课程,推动太极拳在全年龄段普及。
拳风起处,大河奔流。如今,发源于黄河(huánghé)之畔的太极拳,已传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习练(xíliàn)者达数亿人。
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位于温县东南的清风岭上,与伏羲(fúxī)画卦台、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,包含(bāohán)太极拳祖祠、杨露禅学拳处、太极拳博物馆等景点(jǐngdiǎn)。
太极拳祖祠总占地80亩,是在陈氏(chénshì)祖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,内有拳谱堂、祖师堂、扬德殿、耀武殿等。院内,太极拳师陈王廷塑像矗立,碑廊上刻着“武德”十二字(zì)箴言,石碑镌刻(juānkè)着历代拳师的传奇。
杨露(yánglù)禅学拳处由南、中、北三进院落组成,记载着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学习太极拳的历史,融陈家沟古村传统(chuántǒng)文化(wénhuà)、生活场景、商业空间、生态景观于一体。
中国太极拳博物馆(bówùguǎn)是世界最大的太极拳专题博物馆,外形呈八边形,寓意太极衍生八卦,融通(róngtōng)八方,集中展示太极拳的基础文化、拳史、拳理(quánlǐ)、拳法。(记者 张文豪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